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交流与合作 -> 工作动态 -> 正文

【外语|国际化】探访首钢园,揭秘中国工业遗产复兴之路——外国语学院中外青少年实践基地第三期实践活动:走进首钢园

发布日期:2025-04-18 点击量:

【实践启程:触摸首都工业转型脉搏】

4月初,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1名来自韩国、俄罗斯、荷兰、巴拿马、格鲁吉亚、南苏丹等国的国际学生走进石景山首钢园,开展以“北京工业遗产的绿色转型”为主题的第四次文化实践活动。这座始建于1919年的钢铁工业巨头,曾经见证了中国钢铁业百年发展的奋斗历程,在历经2010年环保搬迁后蝶变重生,现已成为融合冬奥遗产、文创空间与科技创新的城市更新典范。

【时空对话:钢铁巨人的涅槃新生】

漫步园区,三号高炉的钢铁肌理与冬奥“雪飞天”滑雪大跳台交相辉映,工业遗存与现代设计碰撞出独特美学。在保留巨型冷却塔、锈色管廊等工业符号基础上,首钢园创造性植入高空步道、星巴克旗舰店等现代设施。

活动中,国际学生们在首钢讲解员带领下,深入探寻首钢园从首都钢铁生产基地到城市更新典范的百年演变。在奥组委国际办公区,筒仓改造的办公区让学生们惊叹于设计师的匠心。在三高炉上,学生们触摸着翻新的炉体,听者金牌讲解员姜金玉回忆往昔作业场景,感到新奇又佩服。在陶楼展厅,学生们不但了解了首钢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及其为首都经济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更透过钢制成品的多种应用场景感受到了如今海上“新首钢”绿色转型升级的前沿动态。

【全球视野:工业遗产转型的多元启示】

活动结束后,不同国家学生分享了本国工业遗产转型案例。俄罗斯的阿纳斯塔西亚介绍了Krasny Oktyabr巧克力工厂,该旧址已变身为文化中心,还有塞维卡贝尔港口,将工业区改造成活力公共空间。荷兰的安玉梅提到Westergasfabriek煤气工厂。这座19世纪的煤气厂关闭后改造成文化公园,集休闲、活动于一体,吸引游客与居民。韩国学生分享了多个案例,Seoullo7017 项目把老旧天桥改造成绿色公园,龙山铁路博物馆由火车站转型而来,仁川开港场和仁川艺术平台、首尔文化储备基地、加川村等都成功实现工业遗产转型,成为文化、休闲胜地。

来自荷兰的玉梅感慨:“首钢园参观是一次出乎意料的有趣的文化体验。我没想到这个工业遗址会修缮得如此出色。尽管修缮工作仍在进行中,但已经完成的部分已经令人印象深刻。我还很欣赏讲解员,作为一位曾在该遗址工作的工人,她的亲身经历有助于把这个故事讲得非常生动。来自韩国的沈志修表示:“通过参观首钢园,我深刻感受到了工业遗产的独特魅力和回收利用的巨大潜力。”来自韩国的宋娥煐表示“这次活动真的是很神奇、很有趣,是一次非常有益的体验!让我了解到了平时很难接触到的领域。”

展望未来,外国语学院将依托“古都京彩·向新同行”城市科创基地,完善国情文化课程与沉浸式文化实践结合的教育模式,为全球青年提供探索中国科技成就与历史文化遗产的机会。



外国语学院  

2025年4月18